劳动、民政、商务、财政
去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之友的讲座。
好几次从那里路过,只能远远的看着,
这次总算是亲身体验了一回。
坐车到了大剧院南门,在找门的时候才发现,
整个大剧院就像一个坚固的城堡,
四周被“护城河”环绕,若是不明就里,还真找不到入口。
本来大剧院有南北两个门的,不过只开放了正门,即北门。
而且要想进去必须凭票,还要过安检。
不敢想象当好几百人去看某场演出的时候,那是怎样的拥挤场面……
(要是真来个恐怖袭击,把两个出口堵了,里面的人想出都出不去)
沿着“护城河”下的走廊直通大剧院内部。
走廊的两侧是分别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大剧院的介绍,
那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挺不错的,
有很多没见过的东西~
不过个人感觉,越是申报了,就越会消亡掉……
顺着滚梯来到讲座现场,是个临时用多媒体阅览室腾出来的空间布置的。
每个座位都有一个电脑,想来是平时可以在这里查阅资料吧……
(不过既然进来都要门票、安检,搞得这么复杂,
谁会没事儿在演出前后在这里看东西啊?)
下午主讲的是李飚,《节奏的魅力》
作为国家大剧院组织的活动,这讲座的水平自然没话说:
简单的介绍了打击乐的发展后,
以马林巴琴为主要侧重点,让大家欣赏了很多不同风格的打击乐,
讲座最后,如我所料的,以大家拍手做游戏结束~
作为半入门的讲座,相当不错。
如果有机会能去听打击乐演奏会,应该很有意思~
从讲座出来,在里面绕着转了转。
不知道是流行这个还是怎么,
和首都博物馆一样,
虽然整个国家大剧院占地很大,
但是其核心部分,即那几个演出厅其实没有占多大空间,
剩下了很大的内部空间。
几个演出厅的外围被中式垂帘样的金属包围着。
(说好听了是垂帘,说不好听了就是个笼子)
而两翼的小建筑则充满了现代气息。
总之呢,
在里面呆久了,会觉得整个大剧院充满了一种很异样的气氛。
从来时的走廊回去,
因为已近傍晚,邻近演出时段,人也渐渐多了,
我匆匆的照了几张相,
躲过从天花板上滴落的“护城河”的水,回家了~
PS:
隔天,老妈去大剧院看演出回来抱怨说:
为了安排更多座位,低价票的椅子前后间隔很近,只能正坐,伸不开腿;
楼梯很陡,有几个穿高跟鞋的在上面踩空,滑了下来;
保温很差,同去的姑姑冷得把大衣围巾都穿上了。(在保利剧院可是热得只脱衣服的……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